政府信息公开

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隐患风险研判月报第5期

发布时间:2025-05-29   信息来源: 内江市市中区应急管理局    【字体:

一、全4月生产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

(一)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20254月全区未接报生产安全事故。

(二)自然灾害情况

1.总体情况

内江市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多。上中旬晴雨相间,气温上升快,下旬以降雨天气为主,中旬出现强对流天气,月内气温波动大,出现两次降温天气过程。

4月全市平均气温20.7℃,较历年同期偏1.8。市中区平均气温20.4℃,较历年同期偏1.7;极端最高气温为35.5℃,出现在4月18日,位居历史同期第2高位;极端最低气温为8.5℃,出现在4月1日。

2.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一般降温:4月10日至12日,我市出现一般降温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6.7~8.4℃,日最高气温从31℃左右降至23.5℃左右。

强降温:4月20日至23日,我市出现强降温天气过程,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8.3~9.9℃,日最高气温从28℃左右降至19℃左右。

3.气候影响评价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月上中旬晴雨相间,热量充足。4~6日出现降雨天气过程,普降小雨,局部中雨;11~12日出现了阵雨,局部地方中雨,日平均气温累计下降6.7~8.4℃;18日晚出现分散不均的雷雨天气,雨量小雨。下旬雨日数多,日照偏少,气温下降。整体气象条件有利于油菜的灌浆成熟,有利于大春作物的移栽成活。

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据环境监测显示,4月我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在34~187之间,月内空气无污染天数22天,占比73%,其中优、良天数分别为7天、15天;全月有污染天数8天,占比27%,轻度、中度污染分别为6天、2天。月内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和颗粒物(PM10)。

二、5月自然灾害风险研判和防范措施建议

(一)气候预测

5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22.524.0℃;总降水量较常年同期1~2成,为6590毫米。41214小到中181921222729中到大

(二)防范措施建议

1.目前已进入小春作物收晒的关键时期,各镇、街道应抓住有利时机,适时收晒已成熟的油菜、小麦等作物。

2.抓好大春作物的田间管理,狠抓追肥、除草及病虫害监测防治等工作。

3.已进入冰雹、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需注意防范灾害性天气带来的危害。

三、5月安全生产形势研判和防范措施建议

(一)总体情况研判

五一、端午节期间,旅游市场将迎来旺季,人流物流车流大幅增加,受企业生产状态、节日活动特点和极端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安全形势严峻复杂。现对5月突出安全风险提示如下。

1.危险化学品领域。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化工和危化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集,特殊作业活动频繁,生产装置、管道、储罐等受限空间通风、防晒、降温、防水等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发生泄漏、燃烧和爆炸事故风险加大。部分企业停产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数量增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易发生事故。要针对当前季节特点,加强风险防控。要督促企业认真研判气温快速上升带来的装置运行风险,突出重大危险源等关键部位,严格落实巡护巡检制度,严防超温超压等异常风险。要严格检维修、特殊作业、开停车安全管控,强化承包商管理,落实人员资质审查、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交底。要加强监测预警和警示提醒,高度关注关键环节、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开展线上线下巡查抽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2.建筑施工领域。5月,建设项目正值施工旺季,模板及脚手架坍塌、深基坑和沟槽坍塌、高处坠落、建筑机械倾倒、触电等事故处于易发期,加之假期前后部分项目因赶工期可能放松安全管理,工人疲劳作业、违规操作风险上升,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要严格履行对建设工程的监管责任,强化监督检查,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资质、主体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特殊作业管理及冒险违章作业等情况进行深入排查整治。要督促企业强化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的辨识和管控,持续加强现场管理,不断压实安全管理关键岗位人员责任。要加强事故警示,针对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多发环节,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盲目赶进度和抢工期等行为。

3.森林防火领域。5月是森林火灾高风险期。要针对季节和节假日期间火灾发生的特点,深入排查森林火灾隐患,严格落实野外用火管控措施,要加强重点时期森林火灾隐患的巡查频次和值班值守,增设临时检查站,常态化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整治行动。要将重点林区、森林公园、重要设施、林农交界地带作为防范重点,盯紧村口、沟口、路口、卡口、入口,坚决把火种堵在山下林外。要强化进山旅游、作业等重点人群管理,严禁野外吸烟、野炊等用火行为,进入林区要对车辆、人员进行防火登记、检查,要严格遵守森林防火“十不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

4.道路交通领域。农村耕种繁忙,“两违”车辆肇事风险增加。农民群众集中出行增多,农用车、拖拉机、轻型货车违法载人问题高发,面包车、小客车超员违法增多,群死群伤事故风险加大。“五一”、端午期间,群众出行增多,营业性客运需求及自驾需求增加,城市近郊、农村、景区及周边道路车流量增多,客车超员、疲劳驾驶、私家车刮擦追尾等风险升高,酒后驾驶、违法占道等现象增多,城郊及重点旅游景区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集中。要加大对超速行驶、客车超员、货车超载和疲劳驾驶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对事故多发路段、车辆出行高峰时间段、风雨天的道路加强交通疏导和监管,做好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演练,通过媒体实时发布天气和路况信息,引导公众安全出行。要优化周末、“五一”和“端午”假期高峰重点时段出行保障,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群众出行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随时观察路况,远离货车行驶视线盲区,避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5.工矿商贸相关领域。夏季高温来临,工贸企业管道疏通、清污、清淤等作业频次增加,易发生有限空间窒息、中毒事故。企业机械电气设备和配电线路布设不符合安全规范要求,未设置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若有违规动火,极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汛期来临,露天矿山边坡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坍塌和落石。受气候多变、设备高负荷运转、人员流动频繁等因素影响,安全风险隐患突出。要强化对非煤矿山、冶金、民爆、商贸等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要加强隐患排查治理,作业前根据安全风险开展辨识,督促企业强化对有限空间、吊装、动火、临时用电等特殊作业的安全管控,粉尘车间定期清理积尘、防爆装置维护到位。严禁设备超限超载运行,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有限空间、动火、高处作业严格执行审批监护制度。要对现场作业人员应急常识及安全技能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避险能力,防止事故发生。

6.城镇燃气领域。随着城乡生产、生活燃气用量不断增加,燃气安全风险隐患突出。要持续加强对沿街商铺等用气场所和老旧小区的燃气使用安全检查,关注燃气泄漏报警与其联动的切断装置等情况,确保安装到位、规范使用。要持续开展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专项整治,深入排查燃气管道周边建设项目,严厉查处涉燃气项目建设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燃气设施运行安全。要督促企业加强对燃气管道、装置的日常监管和检查维护,加大对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强化燃气使用环节安全教育培训和入户检查指导,对商业用户和居民燃气安全常识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群众、生产经营主体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7.火灾预防领域落实消防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对养老院、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娱乐场所和“九小”场所等人员密集地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等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生产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审批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严禁违规用火,排查电气线路老化、设备过载运行等风险。要排查整治消防通道保持畅通、检查维护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关注电动自行车防火安全,不在楼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停放或充电,全力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二)防范措施建议

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危化品仓库、储罐区等生产储存场所规定,严格执行特殊作业许可证制度,规范开展作业危害分析,强化承包商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严格履行对建设工程的监管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强化对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安全风险的辨识和管控,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杜绝违章作业、盲目赶进度和抢工期等行为。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景点安全管理,科学设置游客流量管控方案,合理控制客流,做好疏导和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配备符合标准的气体检测报警仪器、机械通风设备等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严格实施作业审批制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合理安排施工计划,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高风险作业同时,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