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环境总体改善,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我区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和实施好我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推动生态内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第八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江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内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内江市市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市中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的基础上,编制了《内江市市中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二、主要内容
(一)环境基础与形势。系统总结了我区“十三五”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统计汇总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客观分析了我区“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挑战,即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农业农村环保工作不容松懈、发展与保护的压力依然存在、环境监管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鲜明指出了我区“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即面临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推动内自同城化发展、着力打造“生态内江”等重大机遇。
(二)总体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市中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由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和生态保护四个方面共20个指标构成。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两类,其中,约束性指标为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国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等17个指标,预期性指标为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生态质量指数(EQI)3个指标。
三、重点任务
一是“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新格局”。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构建“大环保”格局,注重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二是“减排降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贯彻落实“双碳”战略,以降碳为总抓手,深化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加快推进达峰行动。
三是“巩固成果,提升水环境生态质量”。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发展,坚持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大力开展“三水共治”保护母亲河沱江,深化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共建共享,继续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稳步提升市中区水环境生态质量,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
四是“深入防控,保证环境空气质量水平”。以实现“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以PM2.5和O3协同治理为核心,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综合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减排、压煤、抑尘、治车、控秸”五大工程,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
五是“积极推进,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分级分类开展净土行动。
六是“综合管理,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加强工业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管控、重视核与辐射安全管理、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水平等方面提升环境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七是“乡村振兴,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系列举措,推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持续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打造“甜城韵味、大千精彩、一域丰沃”的幸福美丽乡村。
八是“加强建设,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统筹城乡环保防控工作,共筑沱江流域生态屏障,以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规划中各项目标、任务、措施。
(二)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全民参与。提升信息公开水平,全面推进市中区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的信息公开,落实重金属风险管控企业、排污企业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公开;拓宽宣传渠道,加强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三)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基础建设。紧抓长江经济带战略、成渝经济区建设等机遇,积极推进高质量项目入库,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强保障财政每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支出。
(四)严格考核评估,完善监督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与奖惩机制,开展年度调度,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终期考核,定期公布重点工程项目进展和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考核结果和相关成果接受公众监督。
相关附件:
【打印文本】【关闭】
收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